Pages

Tuesday, December 30, 2014

New York Cafe 纽约咖啡厅


                                            纽约咖啡厅 




        二十世纪初期,如果你在欧洲寄一封仅以纽约二字为地址的信件,邮差绝不会把它寄往大西洋彼岸的美国,而必定会是一家坐落在匈牙利的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咖啡厅。


        相传当年就颇负盛名的剧作家弗朗兹莫奈儿(Ferenc Molnár)在接过店主人呈上来的前门钥匙时,转身将钥匙掷入多瑙河,意喻纽约咖啡将永不关门。纽约咖啡厅当年的繁盛在这个美好的愿景中可见一斑。经历了近一百年的战乱与政权经济制度的更迭,纽约于2006带着一百年前的旧貌重新回到了布达佩斯。
        
        华丽的威尼斯式水晶吊灯,屋顶十九世纪的壁画,金色的涂灰雕饰,银质的餐盘与金色的餐具,一下子把人带回了19世纪那个散发着咖啡豆香的文化艺术发芽的温床。咖啡馆是当时欧洲文人墨客与艺术家们寻求灵感的地方,提供免费的笔墨,领班还可以被剧作家借来彩排。这样宽松与惬意的氛围自然催生了许多世界名作与传世名曲。

       


        莫奈儿在纽约咖啡厅完成了戏剧liliom,当他的妻子将Liliom的失败归咎于莫奈儿在咖啡厅写作而非他宽敞明亮的书房时。有意思的是,莫奈儿并没有抛弃纽约咖啡厅,而是换了一个妻子。




       其实作家(延伸到脑力劳动者)与咖啡以及咖啡厅似乎有一种内在的联系,那些抱着笔记本在星巴克码字的人们就是在纽约咖啡厅聚集的作家艺术家们的现代版本。上大学以后似乎的确对咖啡上了瘾,闻着咖啡豆的香味就觉得能静下来,干活儿时即使不需要醒脑也要在手边放杯咖啡啜上那么几口。那些危险的无聊的将你诱离开工作的信号被那一口口啜饮驱逐,于是乎你可以一气呵成得将手头的工作做完。咖啡因作为一种脑力催化剂似乎可以让人们对一种上了瘾的刺激不那么的愧疚;当杯子见底的时候,查看一下word的字数:嘿,我还是颇有效率的呢。